2012年12月16日 星期日

     
        相對於略顯清寒(被朋友說是窮酸)的衣櫥,我的鞋櫃就顯的充實許多:肥大厚實的籃球鞋、貼身柔軟的慢跑鞋、隨處可見的星牌帆布鞋、細長做作的麂皮紳士鞋、正式老練的黑色德比鞋、雅痞必備的白色帆船鞋、重量感十足的仿舊短靴......高矮胖瘦一字排開,還真有那麼點收藏的架式。對於鞋子的花費,我也相對捨得,一來男鞋本身就所費不貲,二來每雙鞋子對我來說,都代表著當下對生活的期待與想要展現的模樣。





        向來不花太多錢在衣服上,就算近年來有稍加注重自身的穿著,但仍會為了一百兩百的數字在服飾店裡上演左右為難的戲碼,最後除了遺憾什麼都沒帶走,每次出門的行頭也是幾件襯衫褲子排列組合,遇到搬家的時候,把所有衣服摺摺疊疊塞到洗衣籃裡面,一次用機車載走,輕鬆得很。

        相對於略顯清寒(被朋友說是窮酸)的衣櫥,我的鞋櫃顯的充實許多:肥大厚實的籃球鞋、貼身柔軟的慢跑鞋、隨處可見的星牌帆布鞋、細長做作的麂皮紳士鞋、正式老練的黑色德比鞋、雅痞必備的白色帆船鞋、重量感十足的仿舊短靴......高矮胖瘦一字排開,還真有那麼點收藏的架式。對於鞋子的花費,我也相對捨得,一來男鞋本身就所費不貲,二來每雙鞋子對我來說,都代表著當下對生活的期待與想要展現的模樣。

        首度對鞋子產生特殊的意識是在國中的籃球場,適時籃球之神MJ二度主宰NBA,湘北和三王工業酣戰未方,那時的我頂著光頭,成天在籃球場混戰,一心想著要進入日後已經消失的中華職籃,成為顏行書的接班人,實現野望的要素就是需要一雙像樣的籃球鞋(怎麼不是先長高30公分或整容之類的?),於是暗示明示拗老媽買了一雙紅黑相間的羅德曼專用鞋,那是我第一雙破千元的鞋子,也開啟我對鞋子的首波執念,我並不鍾情球星代言的鞋款,但對每雙籃球鞋絕對是細心呵護,清潔保養不在話下,光榮退役的球鞋還要用保鮮膜緊密包裝,附上一張手寫的墓誌銘,裝進鞋盒,然後放進被我稱為"鞋塚"的巨大塑膠箱中,宛若一場莊嚴的葬禮,為它陪我經歷過的大小征戰表達敬意。這樣的習慣一直延續到大學,但球鞋已經變成一種保護腳踝的工具,讓我得以在球場上掙得些許崇拜的目光,僅此而已,某次心血來潮之下拆除包覆在球鞋外的保鮮膜,膠底接觸到空氣後竟即刻剝落,成為滿地的碎屑,幼時想叱吒球場的夢想也跟著掃進畚箕,不痛不癢的送進垃圾桶,像一次失誤的傳球,直飛出場,一去不回頭。

        工作之後,鞋與夢想的連結不再,轉變成人在職場裡扮演的角色:converse價格便宜,適合隨時跑腿買便當服侍導演和劇組的執製,穿脫容易的特質讓你在通宵加班也能隨時穿上趕去救火,當然耗損的速度和肝與理想的消耗成正比,丟棄第二雙converse那天,我同時淪為影像逃兵,轉身離開。

        接下來進入一段摸索自我定位的過程,鞋子的種類也隨著身分與場合不停更換:研究助理穿著不宜花俏,la new的爸爸鞋款老氣的正好;跑業務時首重第一印象,戴不起嚇人的手錶,穿雙像樣的皮鞋虛張聲勢也是剛好而已;過膩單身生活想吸引一點異性的目光,刷破的牛仔褲搭配厚底皮靴,添加一些存在感和2公分的身高;年近30應該要成熟一些,假掰的德比鞋和帆船鞋就派上用場......不知不覺,我的鞋子越來越多,鞋架越疊越高,但人生的高度有沒有跟著增長,我心虛的打了一個問號,只能說我嘗試過許多角色,而現在還在走。

        幸運的是我的擺盪沒有持續太久,鞋子增加的速度也漸緩,雖然還沒找到最適合的那雙,但隱約有點方向,勉強不枉費買這些鞋,走這些路,對於鞋子賦予的莫名的意義也逐漸淡化,鞋歸鞋,生活歸生活,穿起來自在了許多。

         某天逛街時,女朋友(感天謝地)說要送我一雙鞋當聖誕禮物,二話不說就挑了我一直想買的短靴去結帳,俐落乾脆,就當我提著鞋盒,沉浸在"媽媽買新鞋給我穿"的喜悅中,女友突然伸手向我討了一塊錢: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"難不成是希望我叫你走路嗎?"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我立刻從口袋掏出一枚銅板放入她手中,這可能是我買過最貴重,最有主權宣示意味的一雙鞋了吧。

     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